專欄電影

The best films show business at its worst
十大「反資」電影?


FT專欄作家強森:很多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都以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爲題材。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所有反映商業社會的娛樂影片都著重刻畫了商業的陰暗面。

Hollywood has always been the world capital of the film industry, and movies are the quintessential American art form. Moreover, the US cinema industry is a prime example of the free enterprise system in action, where winner-takes-all economic rules apply.

好萊塢一直以來就是全球電影工業的中心,而電影則是美國藝術形式的精髓。除此之外,美國電影業還是自由企業制度在現實中的應用,在這種制度下奉行「贏家通喫」規則。

您已閱讀5%(333字),剩餘95%(5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盧克•強森

盧克•強森(Luke Johnson)是一位成果頗豐的企業家和創業家,他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企業家專欄。他目前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主席,並管理著一傢俬人股本投資公司——Risk Capital Partners。強森曾在牛津大學學醫,但是畢業後卻進入投行業。他在1992年收購PizzaExpress,擔任其董事長,並將其上市。到1999年出售的時候,PizzaExpress的股價已經從40英鎊漲至800英鎊。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