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

歐巴馬不應再對人權沉默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在歐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美國需要在人權、政治自由和保護平民方面更加直言,而不只是在對自己便利的場合搬出的說詞。

在人們眼裏,蘇珊•萊斯(Susan Rice)的確在全力備戰任命聽證會。上週,這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在Twitter上寫道:「我譴責今天針對特拉維夫巴士上無辜平民的懦弱恐怖襲擊。」但是,從她在先前一週的Twitter貼文看,中東其他地方似乎沒有無辜平民死亡。她隻字未提「加沙」,這一點令人關注,儘管這位大使有時間讚揚美國的「跨性別紀念日」(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

如果你很有可能被任命爲美國的下一任國務卿(就像萊斯一樣),展示一些與以色列的團結是不會錯的。但大使在Twitter上選擇性的言論,反映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普遍問題:即便是在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任下,美國也無法擺脫雙重標準削弱其道義權威的指控。以色列並不是唯一的受益者。美國對敘利亞、利比亞以及(後來)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統治的埃及的鎮壓活動大加撻伐,但對巴林在沙烏地阿拉伯撐腰下展開的鎮壓只是尷尬地搪塞過去,兩者形成反差。對於美國其他盟友(如盧安達和斯里蘭卡)侵犯人權的行爲,歐巴馬政府也保持了沉默。

在現實世界,美國對人權的關切總要與其他關切一起得到權衡——維護同盟關係、避免發生衝突、討好國內選民羣體。鑑於難以實施一視同仁的人權政策,可能有人提出「沉默」是更得體的選擇。但這也並非可行之道。如果美國欣然擁抱完全無視道德的外交政策,那麼很多鄙夷美國雙重標準的人將更加震驚。

您已閱讀35%(611字),剩餘65%(11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