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什麼時候接納一個「賤民國家」重返國際社會,這件事蘊含許多風險。國際社會錯誤地選擇在2003年爲穆安瑪爾•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恢復名譽,結果只是長了這位「暴君」的威風。但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向其伸出橄欖枝,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人權組織一直批評歐巴馬操之過急,因爲緬甸名義上的文人政府推行的民主改革還未穩固,他就要承認該政府的合法性。改革派的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已赦免數百名囚犯,停止了對媒體的審查,並已允許民主活動家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進入議會。但面對發生在若開邦的、反穆斯林意味越來越濃重的大屠殺,緬甸政府態度曖昧,顯示緬甸的人權狀況仍然堪憂。儘管緬甸政府昨晚釋放了60名政治犯,但還有許多政治犯仍被關在監獄裏。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歐巴馬此行的時機恰到好處。在歐巴馬抵達緬甸之前,緬甸政府已拿出了一系列新舉措。但要繼續推進改革,登盛必須讓保守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如今在緬甸議會和政府中,仍有許多保守派在發揮影響。美國只是暫停了制裁,而沒有取消制裁,這令緬甸的一些人感到失望。而頭一次有一位美國現任總統來訪,這是個非常公開的信號,暗示假如改革保持現有節奏,美國會提供更多支持。
您已閱讀61%(587字),剩餘39%(3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