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

FT社評:全球合作打擊跨國企業避稅

德國財長和英國財政大臣呼籲「全球通力合作」提高企業稅收的效率。這種態度不能說有什麼錯誤。但是,他們需要證明這絕非空談。

德國財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和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呼籲「全球通力合作」提高企業稅收的效率。這種態度不能說有什麼錯誤。但是,他們需要證明這絕非空談。

經合組織(OECD)已經在打擊「侵蝕稅基和轉移利潤」的做法,並且正在收緊關於轉移定價(transfer pricing)的指導方針。部分跨國企業(尤其是那些經營無形資產的企業)正是採用這類做法把利潤轉到低稅收地區的。所以說,英德兩國的聲明只是在支持OECD當前所做的工作而已。這比反對這些工作要好,但它未能構建起足以糾正企業稅收錯誤做法的全球領導力。

奧斯本主要考慮的可能不是企業繳多少稅,而是國內政治觀點認爲企業繳的稅太少——現在有訊息稱,星巴克(Starbucks)自1998年以來只在英國繳納了900萬英鎊企業稅。奧斯本和朔伊布勒既希望「吸引跨國企業來自己的國家,也希望跨國企業繳納相應的稅」。然而,跨國企業能夠合法地利用轉移定價,從而使自己的實際稅率遠低於法定稅率。

您已閱讀49%(445字),剩餘51%(4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