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IMF

IMF的警告與鼓勵

IMF警告我們,世界經濟仍然虛弱,如不採取適當行動,情況還將進一步惡化。它也鼓勵我們,只要行動起來,情況能夠好轉。因此,馬上行動吧。

在與其一些最強大的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擁有「商量權、鼓勵權和警告權」——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偉大的經濟記者沃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曾用這三個詞描述19世紀英國君主的作用。在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度的三年工作評審提交的論文中,我也用這幾個詞來描述該組織的作用。IMF確實在東京年會上行使了這幾種權利。但真正重要的是,其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和德國,能夠依據收到的警告和鼓勵訊息採取行動。

IMF在其《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發出警告:「經濟還在繼續復甦,但復甦的力度已經減弱。在發達國家,如今的經濟成長率過低,無法明顯地減少失業。而在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勢頭也不像先前那樣強勁。」IMF將其對2013年發達經濟體成長率的預測從4月份的2.0%下調至1.5%,將其對發展中國家的預測從4月份的6.0%下調至5.6%。美國的表現預計將遠好於歐元區,IMF對該國明年成長率的預測爲2.1%(僅比IMF7月份的預測低0.1%),而IMF對在2012年負成長0.4%的歐元區明年成長率的預測是0.2%(比7月份的預測低0.5%)。根據IMF的預測,就連德國在2012年和2013年的成長率也將僅爲0.9%。IMF預計西班牙經濟今年將收縮1.5%,明年進一步收縮1.3%。歐元區是一座牢籠,裏面關滿受虐狂。

高收入國家成長放緩的原因不難發現:財政緊縮、金融體系薄弱、充滿不確定性。這種要命的組合對歐元區內部造成的威脅尤其強烈,原因在於,歐元區那些依賴出口的國家受到重要貿易伙伴經濟萎縮的影響——這也是人們意料之中的。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顯示,歐元區外圍經濟體的資本外逃金額累計已超過歐元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0%。事實上,當初如果沒有外部支持(主要是歐洲央行(ECB)的支持),這些外圍經濟體可能已被迫實行外匯管制,甚至可能已脫離歐元區。對歐元區解體的擔憂仍普遍存在:讓人們做「受虐狂」總不是個靠得住的辦法。(見圖表)

您已閱讀39%(886字),剩餘61%(1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