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九期《金融研究》中,周小川先生髮表《金融危機中關於救助問題的爭論》,作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他否認了金融領域存在壟斷。指出在中國除了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還有數百家各種類型的中小商業銀行,還不包括2000多家的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因此說銀行業壟斷恐怕站不住腳。銀行業的盈利能力較強、利潤較高不是壟斷造成的。
針對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全球第一、應對通膨負責的指責,周小川先生辯解,從貨幣投放數量看,每年按照經濟成長對貨幣供應的需求,基本上按照預先設計的、相對穩定的速度投放基礎貨幣,最終做到了基本上沒有多印、多投放鈔票,避免了出現大幅度的通貨膨脹。
非壟斷論一出,羣情激動,姚樹潔先生撰長文批駁銀行業非壟斷論。作爲市場派的周小川先生當然明白,銀行靠利差,利差來自行政紅利,這是行政壟斷的樣板。銀行是否有壟斷,並不是由銀行的數量決定的,大型銀行間可以共同進退壟斷定價權,這就是銀行收費難以清理的根本原因。中國銀行業的市場化有進步,如利率市場化走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通過直接融資實現了較爲準確的風險定價,但在關鍵項目上,尤其是在吸儲權的審批上並未有改進,小貸公司身上的繩索沒有任何鬆綁的跡象。作爲市場改革者與銀行家,說出與兩桶油如出一轍的話,不禁讓人懷疑,這位改革派在逐步向保守派變身,實在讓人遺憾。
您已閱讀27%(553字),剩餘73%(14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