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兒獎

FT社評:完美匹配

今年諾貝兒經濟學獎的意義在於,兩位獲獎者讓看上去抽象又毫無意義合作博弈論,在現實環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現在才授予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與阿爾文•羅思(Alvin Roth)諾貝兒經濟學獎太遲了:沙普利早在1994年就應該與約翰•奈許(John Nash)及其他人分享該獎項,而羅思則是近年來強有力的競爭人選。這次的選擇尤爲明智,因爲經濟學家已經染上了一些壞習性,羅思樹起的榜樣可能有助於打破它們。

沙普利是研究合作博弈論的重要人物。數十年來,合作博弈論看上去既抽象又毫無意義,與常規博弈論之間關聯甚少。然而,合作博弈論最終找到了用武之地:在一羣人中使用電腦化的拍賣授予資產或者簽訂合同。對於那些最初無用而最終大放異彩的理論,存在一份厚厚的清單,沙普利爲之增添了新的一頁。

相比之下,羅思理論的實際應用從未遭到質疑。羅思在沙普利與戴維•蓋爾(David Gale)的理論基礎上爲匹配事物設計了演算法。蓋爾和沙普利研究過一個異想天開的問題:如何設計一套分配丈夫和妻子的中央系統,按照這種方法,沒有一對男士-女士的結合會同時尋求與伴侶分手,轉而與別人私奔。

您已閱讀51%(433字),剩餘49%(4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