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城市東莞的一座工廠裏,一排排的長方形箱子看上去如同太空人的休息艙。這24臺日本造的針織機屬於香港美羅針織廠(Milo's Knitwear)旗下的這家工廠,不久還將再配備4臺。這家家族公司爲這些機器總共花費了180萬美元。
只有兩名工人操縱著一行行排列整齊的機器,這樣的工廠與中國製造業的典型形象格格不入。在廣東這個工業省份的其他工廠,通常能見到成千上萬名工人在工作臺上埋頭苦幹,生產包括iPhone和跑鞋在內的諸多產品。
但這家工廠展現出的自動化面貌象徵着中國的一場新工業革命,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是勞動力狀況的變化:延續30年的一胎政策致使勞動力短缺;對工人的爭奪十分激烈,以至於僱主不得不年年加薪15%-20%試圖挽留;很多中國年輕人日益傾向於在餐館和商店工作,而不是枯燥的生產線。由於中國人口正在快速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問題可能趨於惡化。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顯示,在中國,14歲以下人口所佔比重從十年前的近25%降低到現在的不足20%。
您已閱讀19%(430字),剩餘81%(1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