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下午,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代表團成員剛從劍橋風塵僕僕到了倫敦,就馬不停蹄地去中國住英使館參加劉曉明大使的招待晚宴。晚宴上,經劉大使的介紹,我們得知駐英使館是近代中國在外國建立的第一個使館,現在的大使館所在地也就是中國在海外最早的資產。這第一個使館的建立也是一個偶然的因素導致的。據說,1875年英國傳教士馬嘉理在雲南被當地人殺害,英國政府除了要求清政府賠款外,還要求派大臣來倫敦向英國女王當面道歉,清政府出於面子考慮,決定派郭嵩燾以成立領事館的名義順便「道歉」,因爲他向以懂洋務著稱。次年郭嵩燾來到英國,成爲首任出使英國欽差大臣,之後又兼出使法國欽差大臣。現在大使館的所在地仍然是當年郭嵩燾從英國政府租來的,租期是999年,剛剛過去136年。使館二樓還擺放著郭嵩燾當年帶來的玉石鑲的屏風,據說是使館的鎮館之寶。
在駐英期間,郭嵩燾參觀了各地的工廠學校和政府機構,深感震撼,發出「西洋政教、製造,無不出於學」的驚呼。他把使英途中的所見所聞寫成《使西紀程》,向清政府大力介紹外國先進的管理概念和政治措施,建議清政府效仿,改革中國的體制。但上任不過兩年,因與保守的副使劉錫鴻發生衝突,後來又受到翰林院編修何金壽的彈刻,指責其 「有二心於英國,想對英國稱臣」,郭嵩燾憤然辭職,1879與繼任公使曾紀澤辦理完交接事務後,黯然回國,稱病回籍。
劉曉明大使講的中國駐英使館的故事使不由我想到中英關係使上更早的故事。
您已閱讀34%(606字),剩餘66%(11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