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風險

人類學家教我們理解風險

FT專欄作家邰蒂:人類學家認爲,關於兩大關鍵變數的假設決定風險控制:組織內是否存在操控全域性的個人?組織的權力結構是否是有益的?

風控經理應如何評估一家銀行、保險集團或任何其他公司存在的風險?在近幾年的金融市場動盪中,對於該問題的討論很多,也湧現出了不少觀點。只要想想那些有關風險價值(VaR)模型或者其他模型的討論就行了。

有關該問題的一個有趣視角並非來自銀行家,而是來自精算師和人類學家。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兩個羣體的人在一起工作可能顯得有些古怪。精算師是訓練有素的數據處理高手,人類學家則善於解析諸如文化之類的界定不明、無法量化的概念。

然而,近幾個月來,英國精算師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Actuaries)一直努力將自身視野拓展至統計以外的領域(這一點值得讚揚),部分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會員走上級別更高的風險管理崗位。因此,該協會在近期於里茲(Leeds)舉行的年度會議上,邀請了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等人類學家,探討影響企業年金與保險公司風險建模的文化假設。

您已閱讀25%(395字),剩餘75%(11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