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札記

媒體札記:偏見與受害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繼揭發倫敦奧運會各種「烏龍」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媒體向「裁判不公」開火,一致支持「勇敢維權也是奧運精神的體現」。

一、受害者和偏見

對「偏見」的抨擊出現在新聞聯播裏,這檔央視新聞節目昨晚向億萬城鄉觀衆講述《倫敦奧運會多項賽事判罰引爭議》,記者何潤峯在倫敦眼摩天輪前發表短評:「造成錯判、誤判或者其他爭議性判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裁判不夠專業,比賽規則存在灰色地帶不夠精確,或者裁判出於種種複雜的考量對東道主選手的特殊照顧。也有觀點認爲,這些爭議性判罰的背後往往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見。」

爲了避嫌,人民日報甚至連中國選手汪鑫因被裁判拒絕擦汗而導致傷退的冤情都不提,只以印度、南韓代表團遭遇爲例,聚焦《倫敦奧運誤判連連》。其海外版則在版面上出示了一張模擬黃牌警告,聲稱「錯判漏判誤判層出不窮偏見,成見短見隨處流露,『裁判門』攪局倫敦奧運」。官方微網誌更進一步,今晨斷言:「如果僅由裁判的個人判斷出現失誤倒也情有可原;但如果誤判或爭議判罰是出於其他目的,那需要反思的不僅是倫敦奧組委。」

您已閱讀5%(382字),剩餘95%(7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