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靠什麼制約新威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無法離開具有公信力的威權,但失去約束的威權將使中國經濟出現不可逆轉的風險,數年後有可能爆發債務危機。

上一篇專欄講述,中國需要開放式權威主義,此篇講述新權威主義需要什麼約束。

中國龐大的人口、超越式的成長模式與前現代的國家體制,註定無法離開具有公信力的威權統治,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一葉障目。硬幣的另一面是,失去約束的威權將使中國經濟出現不可逆轉的風險,數年之後有可能爆發債務危機。

目前中國的威權統治缺乏事前約束與事中監督、事後追責,從什邡到啓東的事件,從天津大火到北京大雨,顯示公民社會與目前的管制體系形成了激烈的衝突。官員爲了GDP、稅收與地方政府利益平衡而決定上馬大項目,卻因決策程式封閉強橫,缺乏民意支持而遭遇激烈抵制。由於缺乏正常的博弈平臺,爭論以最終以市民流血、市長上衣被脫、民衆衝入行政大樓等極端方式收場。市長被脫衣,文明社會面子裏子盡失,這種雙輸的結果,意味著中國博弈成本高昂,是社會危機閃線的警告信號燈。

您已閱讀12%(357字),剩餘88%(25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