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幾個校友活動,感觸頗多,也發現校友聚會的社交功能正面臨重大轉變——校友會的社交功能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同屆別、同地域校友以飯局形式舉行的校友聚會雖然衆多,交流效果卻不好,反倒是行業性或有特定主題的校友聚會有更好的延展性。
校友關係就像同鄉關係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實用的好處,很多利益相關的校友在區域性會形成豐富的關聯。不過,多數校友會本身的存在卻有點尷尬,因爲這些校友會往往都是學校管理當局出馬組織,聯絡各地的活躍校友形成分會之類,按照中國的習慣,一般都是當地的知名校友——有權或有錢或有聲望——擔任會長,每年組織個一兩次活動,通報下母校的最新發展形勢。對學校來說,不少着眼於吸引富有校友的捐助,如有的學校每年會列出需要捐助的項目供校友認捐。而校友們,則側重在事業上的相互幫襯,形成人脈關係,在人情社會這有某種必然性。
問題是,很多人對「聚會」的理解僅僅在於飯局,一羣人圍桌而坐,講幾個段子,懷幾份舊,喫飽了就散場。大型的校友聚會也常出現按照官職高低、錢財多寡分配榮譽和排位的場景,活動組織者有意無意圍著大人物轉,如此功利雖然情有可原,卻傷了其他校友的感情。
您已閱讀54%(484字),剩餘46%(4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