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來看,微軟(Microsoft)Surface平板電腦的名字很貼切。我們知道產品長什麼樣,但在它到消費者手中之前,我們不知道它的效能或銷量如何。評論者只能辯論各種功能(USB介面;支架;薄鍵盤;諸如此類),而分析師將求助於可進可退的新套話(「執行將是關鍵」)。
這款平板電腦必須有出色的表現,原因在於一對可惡的矛盾:一方面,移動設備能否受到消費者歡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可獲得的程式有多少;另一方面,應用開發者只針對人氣較高的設備開發應用。雖然Surface將運行全世界白領員工不得不使用的微軟Office套裝軟體,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款平板電腦能夠解決上述矛盾。
定價也將很關鍵。微軟與諾基亞(Nokia)合作打造的Lumia智慧型手機表明,有著與衆不同功能的優秀產品,仍有可能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如果這款產品很貴的話。由於微軟藉助自己的品牌推出Surface,因此該公司對定價有著完全的控制權。迄今微軟僅表示,Surface的價格與現有產品相比將「具有競爭力」。爲什麼不推出咄咄逼人的折扣來打開市場呢?假設低端Windows RT版本的成本是400美元,那麼微軟能夠以300美元(比最便宜的iPad還便宜很多)的價格銷售1000萬臺,同時犧牲全部4%的稅前利潤。
您已閱讀71%(535字),剩餘29%(2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