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

專利機制應鼓勵發明

英國發明家戴森:專利不停轉手有不好的一面,這催生了「專利釣餌公司」。它們是專利戰爭中咄咄逼人的好戰分子。

所有權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概念。我們都樂於擁有一些看得見的物品。但提到擁有思想(即智慧財產)時,水就被攪渾了。在一個創意可以即時分享的世界裏,保護智慧財產是一個挑戰。如果英國還打算開發新技術並從中獲利的話,就必須馬上著力應對這一挑戰。

2011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8.19萬件,比2010年高出10.7%。統計數據顯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發明迸發的時代。不過,專利數量壓倒了專利質量。專利變成了可交易的商品。

倫敦金融城開創的「專利互換」是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前不久,美國線上(AOL)決定出售其專利組合後,微軟(Microsoft)支付逾10億美元買下800件專利。但專利不停地轉手也有不好的一面,這催生了「專利釣餌公司」(patent troll),即專爲收購可變現專利而設立的非經營實體。它們是專利戰爭中咄咄逼人的好戰分子。侵權者會購入一批專利,然後通過談判達成和解,即便它們自己可能是有過錯的一方。這種死纏爛打的專利交易將急功近利置於發明之上。

您已閱讀20%(429字),剩餘80%(17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