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

挽救歐元區要從紓困銀行著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目前人們把太多時間花在財政政策上,但歐元區面對的真正威脅,是希臘等外圍國家銀行信貸持續崩潰。

歐元區要想自救,就得面對真正的危機:銀行業領域的危機。正如加文•戴維斯(Gavyn Davies)所指出的,人們把太多時間花在了財政政策上,而歐元區面對的生死存亡威脅,其實是疲弱經濟體的銀行信貸持續崩潰。沒錯,財政政策很重要,但辯論通常被框定在「緊縮」(加大削減赤字)與「成長」(加大赤字支出)之間,這對貨幣聯盟的生存是一個嚴重干擾。

歐洲和美國之所以會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是因爲本世紀頭十年的放鬆監管以及美聯準(Fed)和歐洲央行(ECB)釋放過多流動性造成銀行過度放貸。過多的流動性流入了各式各樣的次優借款人。美國、英國、愛爾蘭和西班牙出現了住房市場泡沫;冰島出現了企業收購泡沫;而希臘則出現了公共部門支出狂潮。

當2008年寬鬆信貸結束時,銀行業部門陷入了過度舉債和資本金不足的局面。銀行資產(包括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企業收購和政府債券)大幅縮水,銀行資本因此驟減。雷曼兄弟(Lehman)破產引起了金融恐慌,銀行停止了彼此放貸,也不再向藍籌股公司放貸。流動性逐漸枯竭。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嚴重低迷。

您已閱讀23%(452字),剩餘77%(15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