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富人提供財務諮詢很難毀掉一家銀行。可能正因如此,在銀行業績發佈期間,人們都傾向於忽視財富管理業務,而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投行業務。但正如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不久前再次顯示的,投行業務實際上通常具有周期性。今年第一季度,摩根史坦利和美銀均獲利頗豐,從而推高了它們的股價。但是有得有失。
因此,財富管理業務不應被忽視。摩根史坦利今年第一季度財富管理業務營收達到34億美元,與投行和銷售與交易業務49億美元的營收(不包括債務估值調整(debt valuation adjustment, DVA))相比並不遜色多少。美銀全球財富與投資管理業務的營收,達到零售與公司銀行業務營收的接近三分之二。但人們關注的不應僅僅是規模。投資者應當思考一下,銀行究竟爲何要開展財富管理業務?
原因就在於這項業務具有可伸縮性,並且能夠受益於資產價格上漲和人類財富的不斷增加而獲得發展。正如受經濟低迷影響更小的富人一樣,蒸蒸日上的新興世界也爲這一業務提供了意外的收穫。客戶也可能打開生疏的投行業務之門。後危機時代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企業很少使用資本。比如,摩根史坦利財富管理部門的一級資本僅爲該行總一級資本的6%。
您已閱讀72%(522字),剩餘28%(2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