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我甘當寄生蟲

FT專欄作家西蒙•庫柏:新聞業是一種寄生性行業,記者必須當寄生蟲。作爲一個整體,我們有助於讓做實事的人說真話,儘管單個記者幾乎從未做到這一點。

我理解銀行家們心裏的感受。我們新聞工作者現在也在經受公衆對新聞界的質疑,這給人的感覺也很不爽。英國針對媒體行爲規範的萊韋森調查(Leveson Inquiry)已進行了數月,多名記者遭到逮捕,但核心事實仍在原地打轉:《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侵入了遇害未成年人米莉•多樂(Milly Dowler)的語音信箱。我本人雖非竊聽電話的高手,但對那些竊聽者感到很親近。他們是靠別人的生活爲生的寄生蟲,我本人也是一樣。新聞業是一種寄生行業,也必須如此。

到英國《金融時報》位於倫敦南沃克橋(Southwark Bridge)的辦公室上班之後沒多久,我就認識到,新聞業不像是給成年人的工作。部分原因是,這個行業很有趣。每天印刷出報紙,讓我感覺像是在辦一本校園雜誌。我的同事們把自己的文章稱爲「故事」,似乎大家仍是貪玩的青少年。的確,新聞業是如此地令人愉快,以至這個星球的一半人口似乎都甘願不拿報酬,用自己的部落格做起新聞行當來。可以想見,會計師和銀行家會感覺自己的工作更成人化。

薪酬越來越低也沒能讓我們思想成熟起來。1947年,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根據自己想像中和父親靈魂的對話寫下一個故事。邱吉爾對父親的靈魂講,自己寫書和報導新聞。「哦,你是記者,」靈魂回答道。「這也沒有什麼丟人的。我去南非的時候,也曾給《每日畫報》(Daily Graphic)撰稿。而且,我的稿酬還挺高的,每篇文章100英鎊。」邱吉爾的父親去南非的時間是1891年。如果他今天還爲某些報紙寫稿,稿酬仍將是100英鎊,甚至可能一個子兒都拿不到。

您已閱讀34%(680字),剩餘66%(13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