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解讀電影新政

電影投資人金娜:中美雙方就電影問題達成的協議內容,對中國電影人、觀衆以及對中國電影市場都將有怎樣的影響呢?

二月,柏林電影節召開,奧斯卡備戰最後時分,情人節檔期電影搏殺,中國電影人突然被一條更具爆炸性的新聞點著了。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美國訪問,期間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協議內容包括: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2、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佈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4、中美合拍片將享受中港合拍片待遇。美國夢工廠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等三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股份,夢工廠持45%。

對觀衆來講,新政意味著每年中國將進口近40部好萊塢電影,加上批片的話,意味著幾乎每週都會有進口影片上映。對於喜歡西片的觀衆來說,選擇更多了,與世界更同步了,當然不是件壞事。電影票價是不是漲?其實倒也未必和第二條有關,美方的票房分賬比例上調12個百分點,關鍵看誰來讓利?是發行方?還是院線?電影院?難怪新政一出,很多業內人士,第一反應是投資經營影院的要喫苦了,如果這12個點從影院那裏拿走,毫無疑問,影院的經營壓力將增加不少,爲了業績,提升票價似乎也是必然,那麼老百姓看片的成本可就高了。當然發行方也可以讓利,傳統進口片的引進發行基本屬於國有壟斷,而影院經營相對市場化,這二者之間的博弈將有戲上演。

新政出臺,比影院更頭痛的還有國產電影的投資人、製片和導演們。當然不包括馮小剛、張藝謀這樣的導演。像馮小剛這樣中國功夫到位的導演,覺得多放十幾只好萊虎進來,反而有利於拓寬創作空間,降低審片標準,版權保護也會更得力,沒什麼好怕的。這是技多不愁的說法,更多的導演估計還是愁的。世界電影,幾乎沒有它例,在全面放開的前提下,對好萊塢電影鮮有還手之力。我們限制了幾十年,從零部到十部到二十部,如今是三十四部,與好萊虎封閉式對博,真的有幾個人準備好了呢?前幾日,看到一個小漫畫,母親帶兒子上廁所,媽媽說:你自己進去好嗎?孩子點點頭:恩,我已經長大了。第三格,孩子站在成人便器前,小雞雞離最低點還差著十幾公分。這能尿到位嗎?我看了啞然失笑,幾乎是最現實的比喻。

您已閱讀54%(918字),剩餘46%(7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