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

中國應爲地方財政奠定更爲穩健的基礎

FT社評:中國政府最近命令各銀行滾轉地方政府貸款,如果這個決定不只是爲了延緩還債日,那麼現在爭取到的時間必須用於爲地方財政奠定更爲穩健的基礎,同時叫停那些效率低下的項目。

中國政府在2009年出臺鉅額刺激方案時,重點是儘快向各省市輸送資金,推動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的經濟復甦。當時,各省市的地方政府獲准繞開通常的舉債限制,以儘快啓動項目。如今,還債的時候到了(逾半貸款將在今後3年裏到期),當年那場信貸狂熱的規模意味著,許多借款人可能違約。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方面作出的選擇是命令各銀行滾轉貸款,而不是直接爲地方政府紓困。這種做法除了爭取到一點時間外,起不到什麼作用。中國銀行體系早晚將不得不承認,在忙於執行刺激政策的過程中,各銀行發放了一些不良貸款。如果中國政府的決定不只是爲了延緩還債日,那麼現在爭取到的時間,必須用於爲地方財政奠定更爲穩健的基礎,同時叫停那些效率低下、在資金上依賴貸款的項目。

這樣的項目還多得很。一些官員估計,大約25%的項目無法產生營收。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已增至原來水準的3倍,超出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分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刺激成本所致。這些債務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短期銀行債務,它們被塞進旨在繞開規則的表外工具。對中國政府來說,設法應對短期銀行融資與其所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的長期特性不合拍的問題,將是明智之舉。去年批准一些省市發行債券的決定是很好的第一步。發行債券有助於提高透明度和財政自律。但這方面的實驗仍然有限,而監管機構過度也阻礙了債券市場本身的發展。

您已閱讀69%(567字),剩餘31%(2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