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

彭定康評《鄧小平傳》

前香港總督彭定康:傅高義撰寫的《鄧小平傳》對鄧啓動中國經改的描寫十分權威,高潮是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讓改革者喫了定心丸。傅高義認爲,因鄧而脫貧的人數史上最高,鄧應爲此獲得嘉許。

如果中國的歷史學者在從事他們具有顛覆性的職業時,能有朝一日不受控制和審查, 他們一定會有這樣的評價:中國人對於鄧小平的崇敬,應遠遠超過毛澤東。毛澤東曾領導中國共產黨打敗日軍和國民黨,並在20世紀50年代統一中國,但他隨後又使國家陷入了大躍進造成的饑荒和文化大革命的混亂。而鄧小平則小心翼翼地重整破碎的山河,使中國充滿信心, 推向了再度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復興之路。

傅高義(Ezra Vogel)這部厚重的傳記, 寫得很有敘事技巧, 富有高超學術水準,闡明瞭應當對鄧小平更崇敬(1904年-1997年)的理由。傅高義在哈佛大學任教多年,曾在1979年出版暢銷書《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之後他的主要研究興趣轉向中國,並在20世紀80年代花時間研究廣東的經濟改革。書中引述的資料來源和鳴謝對象,都顯示出他交友廣泛、學識淵博。儘管在超出西方漢學的常規領域時,其論述或可商榷。例如,他對英國和香港政治的瞭解就頗爲欠缺。

本書並非充滿溢美之詞,但某些段落讀來確有幾分像是鄧家授權的傳記。書中或會提及鄧的缺點,但給出的總體評價中,展示其瑕疵時卻是手下留情。雖然我們再次得知,20世紀20年代鄧小平少年時在法國務工的經歷,使他終生都愛喫法式羊角麪包,然而對於他後來在內戰中的軍事成就,描述卻十分簡明扼要。更有甚者,對鄧小平1949年至1952年間在中國西南部(包括他的故鄉四川省)的治理,僅一頁半的篇幅輕輕帶過。而鄧小平那段時間的作爲足稱殘暴,並贏得毛澤東的賞識,大地主遭攻擊和殺害。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對鄧小平當時採取的手段瞭解更多,那絕對不是神經脆弱者能夠承受的。

您已閱讀25%(689字),剩餘75%(20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