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錢體育

中國淘不到「體育金」

春節還沒過完,就有兩幫歐洲體育行銷人士赴北京尋找商機。但體育行銷,在仍然不體育化、運動人羣不明確的中國社會里,依舊是個看似時髦實際陌生的商業概念。

一個多月時間,從倫敦到北京,我總會看到各種歐洲媒體,對於「中國能否解救歐元區」的討論。這樣的話題,可能從普通中國人的角度看,有些荒謬可笑:我們自己還買不起房子,躲不開地溝油,買不到返城火車票,憑什麼去解救養尊處優經年、講求生活質量勝過艱苦奮鬥的西歐南歐人?

這樣的討論議題,有些像春晚看到馮鞏出場般的無趣。只是中國人身世自知,歐洲人卻未必如此明白,因爲世界經濟越是衰退,中國概念就越是性感。

春節還沒過完,就有兩幫歐洲體育行銷人士,帶著「重要商業機會」趕到北京,都希望能在中國市場上找到機會。一方是最頂級的職業足球賽事:歐洲冠軍聯賽,另一方,則代表著最頂尖的奧運競技明星,牙買加人博爾特。

您已閱讀17%(292字),剩餘83%(13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錢體育

從產業視角觀察體育,以經濟觀點分析賽事。 作者顏強,畢業於中山大學,現任網易門戶副總編,長期從事媒體新聞工作。主要著述包括《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地理》、《金球》和《橙如夏花》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