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伊朗的國際局勢惡化,給全球石油市場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中國更是大受影響。在美國因伊核問題宣佈制裁伊朗之後,美國在全世界開始遊說以尋求更多的支持。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和南韓正尋求開闢其他原油供應管道,以回應美國政府所施加的停止購買伊朗石油的壓力。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於1月10日、11日訪華。有美國官員曾表示,蓋特納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說服中國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
就在蓋特納抵京的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爲民明確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有著合理的能源需求。中國同伊朗保持著正常、公開、透明的能源和經貿合作,這與伊核問題沒有關係,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不應受到影響。中國外交部的這一表態是解釋性的,並未反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但有訊息稱,蓋特納並未獲得中國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承諾。
美國的制裁大棒隨即跟上。1月12日,美國國務院宣佈了對中國的珠海振戎、新加坡Kuo Oil Pte Ltd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FAL Oil Company Ltd等三家與伊朗有石油貿易往來的公司實施制裁。其中,珠海振戎被視爲伊朗精煉石油產品的最大進口商。美國國務院稱,受制裁的三家公司將不能夠取得美國出口牌照、美國進出口財務安排,以及美國國內任何一家金融機構1000萬美元以上貸款;這些規則至適用於受制裁的三家公司,所屬國家及其他公司不受影響。
您已閱讀32%(563字),剩餘68%(12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