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創業板

創業板退市莫成「溫柔一刀」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創業板退市意見稿邁出改革一步,卻不夠嚴厲,也缺乏透明度。從保護中小投資者、實現優勝劣汰原則出發,可考慮將面值條款更改爲淨值條款。

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邁出一步——儘管這一步的意義更接近象徵姿態。

11月28日晚間,深交所發佈新版《創業板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值得注意的是,它在現行創業板退市制度細則之上,增加了兩個條件:第一,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收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第二,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

衆所周知,「只進不出」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大怪現象。中國證券市場最初即定位爲爲國有企業解困,管制導致尋租滋生。這從一開始就使得上市資源稀缺,一「殼」難求的情況延續至今,重組題材炒作不斷,纔有了ST星美這樣的空有殼資源卻又屹立不倒的「殭屍公司」。

您已閱讀16%(295字),剩餘84%(15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