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令CDS受到質疑

FT專欄作家邰蒂:主權信用違約互換(CDS)合約是否真能提供針對違約的有效「保險」,近來變得越來越不明確。考慮到主權CDS行業的現狀,眼下困擾著歐元區銀行和債券市場的問題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今年早些時候,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悄然決定縮減其對義大利政府債券的敞口。但德銀的做法並非簡單地拋售這些債券;而是通過信用衍生品合約,來買入防範主權違約的「保險」,從而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正因如此,這家強悍的德國銀行巨擘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其對義大利主權債券的敞口已令人矚目地縮減了88%——至少,以淨值衡量是如此——從80億歐元降到了不足10億歐元。

到目前爲止,德銀的做法堪稱明智;或者說從表面上看或許較爲明智。但這裏存在一個關鍵的隱患。這些天來,那些主權信用違約互換(CDS)合約是否真能提供針對違約的有效「保險」,變得越來越不明確。這進而引出了另一個更令人不安的問題:倘若按總值、而非淨值來衡量歐洲各大銀行的敞口,當面對主權違約衝擊時,這些銀行會變得多麼脆弱?或者,換個說法,考慮到主權CDS行業的現狀,眼下困擾著歐元區銀行和債券市場的問題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引發這場辯論的問題,當然是希臘。10月份,歐元區領導人宣稱,他們打算要求投資者將手中持有的希臘主權債券轉換爲新債券,同時接受50%的賬面價值減記。從邏輯上講,如此嚴重的虧損應視爲違約。如果這樣,按照邏輯,投資者應依照CDS合約得到賠付。

您已閱讀30%(508字),剩餘70%(12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