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FT專訪:經濟學「儒生」林毅夫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已成爲中等收入國家,並已跨過中高收入的門檻,但它仍是一個轉型期經濟體。談到中國是否會救助歐元區時,他說:「中國沒有這個本事,因爲這是一個全球協作的問題。」

林毅夫(Justin Yifu Lin)在2008年收拾好行囊,由北京前往華盛頓就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時,對居住地提了三條要求。現年59歲的林毅夫表示,「我希望15分鐘就能夠到達辦公室。我希望那裏很安靜,能夠享受大自然。再有,我得住得起,」他是首位被選中擔任該職的來自新興市場的經濟學家。

林毅夫和夫人陳雲英(作爲全國人大代表和經常上電視的心理學家,陳雲英在中國也是一位受到關注的人物)最終在喬治城(Georgetown)邊緣租下了一套房子,安頓下來。那裏以前曾是一棟大樓,現在變成了正面用磚牆裝飾的新房子,周圍綠蔭蔥蔥。林毅夫儘可能拿著電腦到戶外工作。他指著灑滿陽光的客廳外的一個很大的木質露臺說:「我在那兒能聽到小鳥和青蛙的鳴叫聲。有時還會有鹿跑過。」

林毅夫出生在臺灣,在臺灣大學學習農業工程時遇上未來的夫人陳雲英。27歲那年,身爲臺灣陸軍上尉、駐紮在靠近中國大陸的金門島上的林毅夫,決定遊過海峽,投奔大陸。他一上岸就碰上了滿臉驚訝的解放軍戰士。爲何做出離開臺灣這個非同尋常的決定?「當時我想參與到中國的發展中去,」在提到那次傳奇般的泅渡經歷時,他滿不在乎地表示。「就像是從夏威夷搬到美國本土去一樣。」

您已閱讀24%(515字),剩餘76%(16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