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取代墨爾本盃賽馬節而成爲澳洲各大媒體的頭條,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艾倫•喬伊斯(Alan Joyce)在澳航(Qantas)與工會的鬥爭中所使用的大膽的懸崖戰術,卻遙遙領先地做到了這一點。隨著這家航空公司開始恢復航班,讓滯留的旅客啓程,這名澳航執行長應該爲週二墨爾本杯終於將轉移公衆視線而心懷感激。
上週末喬伊斯這一戲劇化但成功的冒險舉動應該得到讚賞,他押注全面停飛將迫使政府採取行動,從而終止罷工,恢復航班。先前這場勞工行動令該公司每週的營業收入減少5%。全面停飛兩天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達到這一損失的兩倍多,但澳航有能力承擔這些損失以結束罷工帶來的不確定。可是,喬伊斯因此得到提振的名聲(至少是在高階主管圈子中)也許不會讓澳航沾光;這一戲劇化事件更突顯出罷工背後的關鍵問題——而這些都還未獲解決。
澳航以增加澳洲境外營運作爲未來發展方向的想法是對的;該航空公司需要削減國際運營的成本,同時專注於其盈利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Jetstar)也是明智的。澳航的運營利潤率在過去三年期間平均爲0.7%,而捷星達到6%。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指出,Qantas品牌佔集團可用座位公里的近四分之三。
您已閱讀69%(508字),剩餘31%(2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