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加坡

新加坡之春

FT專欄作家皮林:在今年5月的大選中,新加坡執政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反對黨取得的進展很小,但也開啓了新加坡的政治新紀元。

以阿拉伯世界之春的標準衡量,新加坡方興未艾的政治變革很難算得上驚天動地。這個富有且有序的城市國家更出名的是它的雞尾酒,而不是革命。但新加坡確實也迎來了春天。

一切始於今年5月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遭遇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最爲糟糕的大選結果——該黨是新加坡獨立至今唯一的執政黨。誠然,該黨贏得了60%的選票。要是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這個結果足夠令他滿意。但先前,新加坡的政治體系可是連個門縫都沒有給反對黨留下過。

如果有人質疑這一大選結果的意義的話,曾經把新加坡帶至第一世界行列的「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通過辭職強調了這點。上個月,通常溫和平靜的總統大選變得難分難解,這表明,新的競爭局面已經出現。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過去3個月,新加坡政治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您已閱讀23%(436字),剩餘77%(14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