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選一個新老闆之前,Yahoo(Yahoo)董事會必須做出決定,是繼續保持該公司獨立運作,還是將它出售以便更好實現股東利益?後一個選擇似乎更有道理,不僅如此,管理層還應徹底改變思路,將自己也列入收購者名單。
Yahoo董事會如果在週三舉行的會議上選定走獨立路線,那就必須在擁有龐大用戶羣和不斷惡化的財務表現的情況下,重整其核心內容和廣告業務。該公司擁有32億美元現金淨額,去年的營運現金流爲12億美元。此外Yahoo還可能有出售其亞洲資產這一意外良機,來產生更大的流動性。這一切都指向一場由收購推動的復興。但這一解決方案的問題在於成本。科技行業的創業家並不渴望被老掉牙的企業收購,因此Yahoo將不得不出高價收購,收購對象很可能是一些高風險的網路媒體公司。(編者注:據報道,週三舉行的Yahoo董事會會議沒有就該公司的前途作出重大決定。)
如果決定出售Yahoo,則將有三類顯然的買家:大型媒體企業、大型科技類企業和私人股本。大媒體的可能性最小,美國線上(AOL)和MySpace這兩樁交易帶來的陰影,至今仍令時代華納(Time Warner)和新聞集團(News Corp)心有餘悸。大型科技類企業則有一定可能–––阿里巴巴或微軟都有可能,儘管出發點不同。由私人股本收購似乎更合理:支持收購的現金流已經存在,尤其是如果剝離Yahoo的亞洲資產,使其企業價值從現在的150億美元降至合理的30億至50億美元。而且資金仍是便宜的。不過,出售交易的問題仍然是價格:Yahoo將被視爲一家迫不得已的賣家,從而壓低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