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破解人民幣的雙重悖論

上海交大教授潘英麗:人民幣對內貶值趨勢、對外升值不充分,是由熱錢流入、外匯佔款以及外匯儲備貶值三種機制相鏈接。悖論與爭議背後,如何破解?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人民幣成爲國內外最爲關注的理論和政策話題。其中,人民幣要不要加快升值以及人民幣是否需要當局推動以加快其國際化進程成爲主要議程;與此同時,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人民幣國際化是否需要實現匯率浮動和資本賬戶完全開放等問題引人關注。

諸多悖論與爭議背後,如何破解?

首先,筆者認爲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已是不爭的事實。理解這一現象,關鍵在於理解中國現行貨幣政策的操作規則和官方外匯儲備的性質。

您已閱讀6%(202字),剩餘94%(30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