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香港實業家李嘉誠旗下一家基金斥資24億美元競購Northumberland Water,被視作國際投資者收購英國公用事業公司的一起最新事例。事實上,這是一系列初步行動中的最新一起,遲早會重塑全球水務行業的格局。不過,在即將來臨的水資源短缺和衝突時代,迫切需要對水務行業進行更大規模的全球整合。鑑於歷史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從範圍和抱負上講,這一行業都過於侷限於國家層面。
全球人口每天增加22萬人,這需要新的水源。公平地說,在這一領域的企業行動正不斷加強。在以色列,一家領先的水務技術公司Whitewater即將完成新一輪籌資,以支持其國際擴張。在新加坡,據報道KKR已斥資1.14億美元,入股一家水處理公司,藉以進入中國市場。但即便如此,沒有幾家公司的經營範圍超出受限的地理區域。
正如已經國際化的能源和電力行業那樣,眼下我們也需要看到真正全球化的跨國水務公司的出現。水務公司不願冒險進入國際市場,是源於歷史因素,以及一些失敗的教訓。水務行業的投資者將該行業視爲公用事業——平淡無奇,但相對安全,不太受週期性壓力和波動的影響。
您已閱讀34%(463字),剩餘66%(8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