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的殯葬服務業主要爲民政部門所直屬的國營殯儀館壟斷,尤其是火化殯儀館和墓地這兩項。最近二三十年出現了少量私有殯儀服務公司——往往也和民政部門有各種關係。儘管民政部堅稱殯葬業爲「事業」,可事實上,現在地方民政局和企業多把它當成「產業」經營,而且是「暴利產業」——火化等少數幾個環節由民政部門統一定價,其他殯儀館打包出售的骨灰盒、壽衣等等往往動輒幾千上萬,利潤率高得驚人,可到那時節不買就是不行。
從2004年來,殯葬業一直就躋身國內十大暴利行業之一,這自然也引得越來越的企業垂涎。不過有趣的是在大陸殯葬產業裏翻江倒海的卻是幾個臺灣背景的商人。這裏面最著名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生命集團(HK:8296)的控制人劉添財。他在1990年代初就在臺灣經營殯葬生意,2005年嘗試進軍中國大陸的殯葬市場,就是先「搞定」了重慶民政局,全面託管當地的3大殯儀館,開出的條件是殯儀館原員工願意受聘的可以全部接受,願意留任的幹部則可領到「雙工資」,原事業編制的工資不變,另從中國生命集團拿一份企業工資;而不願留任的幹部則可以提前退休。
主要靠大陸的生意,讓「中國生命」在2009年實現上市,他們2009財年的營業額爲4750萬元,毛利爲72%,其中中國大陸4個殯儀館業務所佔公司業務比重超過七成。比如其中的重慶江南殯儀館2009年爲中國生命集團貢獻了2040萬元的收入,每處理一具屍體獲得約14600元,毛利高達85%以上。他的主要業務模式是開發火化前後的增值業務,如追思、餐飲、住宿、運送、冷藏遺體、化妝、骨灰寄存和殮葬等。比如針對重慶三日二夜笑喪的習俗,殯儀館有食堂,而各種小喫、麻將和撲克就擺置在靈堂內,供客人們隨時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