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達芬奇

達芬奇之殤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達芬奇危機,是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信任危機的縮影:政府不能信,名牌不能信,昂貴也不代表可信。一個沒有信任感的社會,是難以和諧的。

7月13日央視《東方時空》報導達芬奇家居的產品是如何通過「一日遊」變身爲高檔進口傢俱後,引起輿論界的強烈反應。

其實,「假洋」品牌在中國的流行爲時已久。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形成了「國外的就是好」的觀念。國內企業給自家產品起個洋名,在家居、服裝鞋帽等消費品領域幾乎已經成爲慣例。

對此類假洋品牌,又可以分爲兩類:一類只是通過洋名字爲自身注入一些時尚元素,而消費者也心知肚明,最典型的就是美特斯•邦威。另一類不僅用洋名字,更號稱自己是進口產品。明明在本地生產,卻聲稱是進口產品,此類行爲當屬於虛假宣傳和欺詐消費者。

您已閱讀17%(253字),剩餘83%(12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