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公共部門沒給人帶來多少金融方面的驚喜。不過,最近出現了一個:紐約市主計長劉醇逸(John Liu)宣佈,截至6月30日的一年裏,紐約養老基金回報率超過了20%,總資產增至1190億美元。
誠然,這一水準僅僅略高於2008年6月(即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的水準。但至少,這確實意味著2008年和2009年的虧損已被抹平。更好的訊息是,劉醇逸並非唯一一個有好訊息分享的主計長:今年,其它很多公共養老基金與公司養老基金一樣,實現了豐厚收益,因爲股價及債券價格的不斷上漲推高了資產價值。
迄今爲止,一切皆令人欣喜。但在任何政治家——或退休者——變得過於興奮之前,就這些州級養老金如何管理提出幾個難題,可謂恰逢時機。因爲美國規模龐大的州級養老基金行業籠罩著一個悖論。從理論上來說,這些大型基金看起來似乎應當是美國金融體系的基石。它們不僅從政策角度來說至關重要,而且規模龐大:紐約州、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養老基金規模都在1000億美元以上,因而在股市和債市、以及私人股本和對沖基金行業都具有影響力。
您已閱讀31%(447字),剩餘69%(9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