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打入中國的戰略,是許多公司渴望得到的「聖盃」。全球銷售量最大的食品集團雀巢(Nestlé)已經在中國市場立足,但去年在華銷售額僅爲28億瑞士法郎,與在澳洲的銷售額大致相當。考慮到中國人口約比澳洲高60倍,這中間的機會顯而易見。雀巢在中國擴張的最新舉動與徐福記(Hsu Fu Chi)有關,這是一家價值約32億新元的中國糖果生產商,在中國擁有健全的分銷網路。週一,徐福記的股票暫停交易,暗示雙方的談判也許進展得很快。
雀巢的動機很明顯。其執行長保羅•薄凱(Paul Bulcke)希望,到2020年,新興市場所獲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8%提高到45%。這意味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雀巢要將其新興市場銷售額提高140億瑞士法郎,即在2010年的基礎上提高三分之一左右。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在雀巢銷售額最高的十大市場(合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二)中,只有三個是新興市場。這三個市場加起來,僅爲雀巢提供十分之一的營業收入。
如果全資收購徐福記,雀巢將可在其2010年銷售額基礎上增加爲數不多的5.65億瑞士法郎,但薄凱應謹慎。自從嘉漢林業(Sino-Forest)傳出醜聞,一些人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公司,即使是在信譽卓著的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徐福記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該交易所的聲譽略差,另外,徐福記歷史上屢遭衛生與食品安全部門的調查。雀巢已通過血淋淋的教訓認識到,與健康有關的聲譽損失,很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彌補。在大多數交易中,價格是關鍵因素,但在這筆交易上,雀巢應把質量列爲優先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