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

被害妄想症原是一面盾牌

任何人都可能產生被害妄想,只是孤獨的人更容易胡思亂想,其作用在於使我們不至於跌進更悲慘的「沒人關心我」這種情緒之中。

28歲的單身女性阿曼達•P去美國出差回到倫敦。她在紐約呆了10天。她一個人住。到了家門口,她放下箱子,把鑰匙插進門鎖,這時,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我想像著——就像在看電影一樣:轉動鑰匙會觸發起爆器,把整個房子爆飛,門板脫開絞鏈砸向我,當場把我殺死。我想像恐怖分子躲在我屋子裏,精心地佈置了一枚炸彈,要殺我。我爲什麼會有這麼瘋狂的想法呢?」

再來看看這些稍縱即逝的胡思亂想:蘿拉•G要去見她的老闆。由於兩人好幾個禮拜沒講過話,蘿拉以爲鐵定要被炒魷魚了。可是老闆卻說要給她升職加薪,這讓她目瞪口呆。喬治•N在沖澡時,偶爾會心生驚恐,害怕有人會拉開浴簾,殺掉他,「簡直就是希區柯克影片中的精神病患者」。

我們大家——或者說大多數人——都有過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是我們極少承認,就算是對密友或愛人也不願提起。我們會覺得很難,甚至是沒法開口。我們不知道這些幻想意味著什麼,或說明了自身的什麼問題。難道是預示著我們即將崩潰?還是短暫性的發瘋?妄想性幻想是正常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形形色色的理論對此進行了解釋。有一種理論認爲,妄想使我們得以擺脫某些激烈的情緒。憤怒被無意識地投射了:「我不想傷害他,可他要傷害我。」還有一種理論認爲,通過幻想,我們得以否認自己心裏不該有的愛戀:「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他也討厭我。」這兩種解釋或許都說得通,但似乎都說得不夠透徹。

您已閱讀34%(568字),剩餘66%(11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