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奢侈辭彙」被禁的罪與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禁止「奢侈辭彙」,是希望緩和「貧富差距」帶來的衝突。但禁令改變不了事實,這不是改變廣告辭彙能解決的事。

最近,翻譯的小小失誤讓中國的奢侈品牌商們緊張了一番:今年3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宣佈對全市的戶外商業廣告內容進行檢查,他們將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是「在戶外廣告宣傳中含有不良政治文化傾向,宣揚享樂主義、封建帝王、崇洋媚外、天皇貴族、格調低下、用語粗俗等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問題」,有人根據有關享樂主義的內容被嚴查推導出中國政府或會禁止「超級」、「豪華」、「高級」之類的廣告詞,此後傳言越來越多,甚至有人以爲要禁止奢侈品出現在戶外廣告上。

可以理解的是西方奢侈品牌對高速成長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場的動靜格外關注,其實,他們倒不必擔憂:大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做的戶外廣告並不算多,而且他們的廣告風格也以大圖片和簡約的logo形式出現,很少用到「超豪華」之類的宏大辭彙,真正受影響的可能是很多中國奢侈消費品牌和地產商們,他們最喜歡用「頂級」、「豪宅」、「尊享」之類的辭彙形容自己的產品。

對戶外廣告商來說,這種主要針對內容的檢查雖然會給他們帶來一些麻煩,但並不算大問題。他們面臨的最大政策性不穩定因素是「領導的看法」——儘管中國各地政府城管部門通過出售戶外廣告圈獲益不菲,但如果當地主要領導覺得戶外廣告太多太亂影響市容,一聲令下就可以讓很多廣告牌消失。比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舉辦之前,這三個城市都曾大規模清理過戶外廣告牌。

您已閱讀39%(565字),剩餘61%(8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