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我的小書 《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它介紹了一個嚴謹的數量化的選股方法,逼著你避免主觀意志和投機取巧。本人坦白,我沒有做到,但是也許很多讀者有這樣的自制力。不管怎樣, 文中介紹的概念很值得大家思考: 要把估值與企業的利潤率綜合起來考慮。
我和很多人一樣,喜歡股市不僅因爲試圖賺錢,而且因爲它變幻無窮,很刺激。但是,有很多嚴謹的投資者認爲,我們這兩個目標實際上是有矛盾的。你必須放棄「尋歡」的念頭,因爲這種念頭對股市來說是邪念。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有的基金公司用數學模型來確定買什麼賣什麼,以及何時買何時賣。有些個體投資者完全放棄選股的樂趣(或者說是麻煩),而把錢投資在基金上,長期不理它。 去年,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 《股市穩賺》 (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書的作者喬爾•葛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倡導大家走一條容易走,但又似乎很嚴謹的道路。
他的方法很簡單:把所有的3500家公司按照有形淨資產回報率(returns on tangible capital employed)從高到低排序,再把他們按照「企盈率」 排序(企業價值除以運營利潤,即EV/EBIT)。然後挑選出那些在兩項指標中加起來最好的公司,分4~5個月陸續建倉,以減少市場風險。總共投資20~30家公司以分散個股風險。每過12個月重複此項工作。堅持這種投資方法至少4年。
您已閱讀25%(607字),剩餘75%(18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