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郎郎。奢侈品正閃耀迴歸。只要去問問春節期間在香港大手筆購買鑽石和奢侈品的中國遊客就清楚了。去年,中國內地、香港和印度的買家約佔全球鑽石需求的五分之一,是美國的一半。戴比爾斯(De Beers)的數據顯示,亞洲市場以及海灣地區的鑽石需求將在2015年超過美國。在鑽石行業走出金融危機的恐慌之際,這將是天然鑽石加工廠商耳中的天籟之音。
兩年前,銷售的暴跌和沉重的債務使鑽石交易陷入癱瘓。如今,全球復甦推動戴比爾斯去年的基本收益達到約6億美元,一舉扭轉了前一年虧損2.2億美元的局面;銷售收入成長逾一半。產量和銷售還沒有回到危機前的水準,不過,戴比爾斯動用了手中的其它工具——供應和價格——以較2009年平均高出27%的價格銷售出了更多鑽石。
多管齊下的努力幾乎徹底消除了戴比爾斯面臨的財務壓力,成本控制在危機前的水準。去年,公司從3家股東——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歐本海默(Oppenheimer)家族和波札那國有企業Debswana——手中籌集了10億美元股本。自由現金流從2009年的3500萬美元躍升至9.43億美元,公司還售出了4.5億美元的老化礦山。一年內,淨債務(不包括股東貸款)總計減少近一半,至18億美元。加之利潤提高,淨債務與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的比率從危險的5降至較爲安全的1.2。
您已閱讀81%(561字),剩餘19%(1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