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許多年之後,這起發生在2010歲末浙江樂清的一位村長之死事件,將成為後世人們觀照這個時代的政府與政治、法治與人心、權力與社會的重要標本。它將讓所有把目光投向這起事件的人黯然神傷,並由衷喟嘆:曾經有一個年代,權力是這樣的,社會是這樣的,人心是這樣的。這樣地衝突,這樣地對立,這樣地互相警惕,這樣地互不信任。如果說官方對錢雲會村長之死的結論所受到網路公衆大面積的拒不採信的事實,已不足以表明這樣一種現狀,那麼當民間「第三方」開始介入到這一事件當中,並由此引出的輿論沸揚,則可能足證一切。
「有請錢雲會慘案公民觀察團」——這是筆者在獲知由知名學者於建嶸與知名評論人笑蜀領銜,將組成由衆學者志願加入的「樂清事件公民觀察團」之時,寫作的一篇專欄文章的標題。我曾以爲,除了民間小道訊息與官方「大道訊息」之外,對於真相的追詢其實還有第三條道路,那就是公民之力,並樂觀地指出,「對錢雲會慘案,惟集公民之力才能真正讓我們抵達真相。」我相信這不僅曾經是我一個人的樂觀,亦是許多人的期盼。但現在看來,這樣的樂觀顯然爲時過早,也仍舊低估了這個時代這樣的一種權力、社會以及人心的現狀。
按《新世紀》週刊的說法,至少有三個「公民獨立調查團」前往樂清,領銜者包括社科院研究員於建嶸、知名網友王小山和律師項宏峯。但在其中,王小山似不同意「觀察團」之說,僅自謙爲「低端網友圍觀團」。於、笑二人領銜的「學界公民樂清觀察團」,其聲勢最大,受關注最衆。不過在「觀察」數日之後,人們仍舊發現:第三條道路並沒有走通,公民觀察團卻已經準備「撤離」。但在此時,樂清真相仍舊成爲懸疑。「學界公民觀察團」的認證微網誌除了對土地問題及治安問題的調查或建言之外,亦鮮有對村長之死案給出過多的資訊,亦未有報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