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

西方如何扭轉頹勢?

英國前首相布朗:美國和歐洲正在多方面被世界其它地區趕超,而且自己將在未來多年裏陷入低成長和高失業。但是,西方的衰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兩個世紀以來,歐洲和美國一直在全球產出中佔據主導地位,製造並出口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商品,投資和消費遠遠超過世界其它地區的總和。今天,在2010年,美國和歐盟(EU)正在生產、製造、貿易和投資等領域被世界其它地區所超越——但消費卻沒有被超越。過去三年爆發的一起起戲劇性事件,如次貸災難、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希臘赤字和愛爾蘭破產,可以突顯出(但不應該掩蓋)上述威脅著西方的全球經濟轉變。美國和歐洲面臨的危險是,將出現持續多年的低成長和高失業。

不過,衰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過去十年,亞洲的生產和消費雙雙成長,但消費的成長趕不上生產的成長,東西方之間形成了根本性的失衡。幸好,重構我們經濟生活的兩大要素——商品的全球採購和資本的全球流動——現在正開始策動第二波重大轉變。十年之內,一個更加富裕的亞洲(以及其它新興市場國家)將掀起一場中產階級革命,其消費能力將相當於兩個美國。即使把日本剔除在外,到2020年,亞洲市場在全球消費中所佔的比重,也將從本次危機前的12%升至32%左右,成爲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這種轉變可能是最有效的危機退出戰略,並且有助於世界經濟恢復平衡——但前提是歐洲和美國能重整旗鼓,有能力將其高超的創新和全球品牌商品輸出給亞洲新興的十億中產階級。但是,只有保持高水準的投資,這些具備附加值、由科技驅動的定製產品和服務的交付纔會成爲可能。

您已閱讀32%(589字),剩餘68%(12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