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想像一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裏發生的一幕。「總統先生,」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兒(Kurt Campbell)說。「我想您應該過目一下我們駐韓大使凱瑟琳•斯蒂芬斯(Kathleen Stephens)發來的這封電報。大使說,據南韓一個名叫千英宇(Chun Yung-woo)副外長稱,一位中國官員在和他交談時表示,『就安全屏障而言,北韓現在對中國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價值』。」坎貝兒頓了頓,讓總統充分意識到這一第四手聲明的份量。
就情報而言,這封電報的價值十分有限。實際上,它是典型的傳言。與維基解密(WikiLeaks)洩露的類似隻言片語一樣,這壓根不足以讓人(像有些人所做的那樣)得出結論稱,北京方面的立場發生了顯著變化。突然間,有人想要我們相信,中國已厭倦了動輒耍脾氣的北韓盟友,現在準備讓脣齒分離——毛澤東喜歡用「脣亡齒寒」來比喻中朝緊密關係——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北韓半島統一。
這樣的結論實在太草率了。中國最近的行動均指向另一個結論,儘管可以公平地說,在北韓2006年和2009年兩次核試驗之後,中國對北韓的態度已有所轉硬。但值得注意的是,維基解密公佈的電報最後日期是今年2月,也就是在北韓據信用魚雷擊沉南韓天安艦(Cheonan)、導致46人喪生的事件發生前一個月。如果當時中國政府真的已經改變了立場,就肯定會譴責北韓的行爲。可事實是,中國拒絕接受將此事歸咎於北韓的國際調查結果,反而禮待北韓領導人金正日(Kim Jong-il),邀請他訪華。
您已閱讀34%(630字),剩餘66%(12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