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

FT社評:維基解密是與非

如實瞭解執政者之行爲,有利於民衆在選擇領導人時,更好地作出決定,並向他們問責。所以把資訊公開化,符合民衆利益。但並不是所有資訊都屬於公共範疇。

鬥爭在繼續。致力於曝光官方機密的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已開始發佈約25萬份美國外交電報。該網站之前就公佈了數千份與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有關的軍方機密檔案。新披露的許多資訊毫無出人意料之處: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感到關切;美國外交官和全世界同行一樣,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在國外當間諜,並且說謊成性。此次曝光行動的累積效應,即使不會造成持久的損害,也必將引起尷尬。

爲了資訊自由,難堪只是小小的代價。如實瞭解執政者之行爲,有利於民衆在選擇領導人時,更好地作出決定,並向他們問責。鑑於當權者不當行爲的證據往往被捂得嚴嚴實實,使之公開化符合民衆利益。維基解密先前的許多曝光行動——如披露殺害手無寸鐵的伊拉克平民——就屬於此類。

但這並不是說所有資訊都屬於公共範疇。爲使政府有效履行公務,並確保民衆安全,有些資訊是必須保密的。維基解密最新的披露行動並沒有過分跨越這道底線,但也沒有明確通過「符合公衆利益」這項考驗。迄今披露的材料並沒有昭示出任何不當行爲。

您已閱讀54%(427字),剩餘46%(3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