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專題

葛劍雄:中國應該承認雙重國籍

葛劍雄:人往高處走,這個規律是永遠不變的。高處不止是錢多,還包括安全感,有政府保護等。投資移民歸根到底是國家與個人的利益交換。

針對近兩年中國投資移民熱的現象,FT中文網採訪了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葛劍雄教授。葛教授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移民史》、《中國人口發展史》等。

FT中文網:我們在報導這組國籍專題時,發現中國學者當中很少有人研究國籍的。國籍對中國人算是個新概念嗎?

葛劍雄:中國在清朝以前不存在國籍的概念。鴉片戰爭前,中國人認爲自己是天朝,其他人都是蠻夷。清朝曾對海外華僑下令,在規定時間內不回來,就不承認他們天朝子民的身份了。辛丑條約後,中國成立外務部,後改爲外交部,纔開始對外籍人有管理,纔有國籍和護照的概念。最初的護照就是蓋上玉璽,寫上親命全權大臣之類的,很不規範。而且因爲只有極少數人才需要,因此是個稀罕物。從清朝開始,中國人覺得外國人惹不起,地方上對外國人的來往是很寬鬆的。

您已閱讀13%(365字),剩餘87%(25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