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季羨林

季羨林大師的豪氣與吝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世界上真有那麼一種快樂——「舍」勝過了「得」。對大多數人而言,「大舍大得」的境界未免有點「又傻又天真」吧?

前不久,媒體藉助比爾•蓋茲與巴菲特的慈善晚宴,給中國有錢人出了一道難題:捨得還是不捨得?儘管最後並未逼迫出席宴會者做出裸捐承諾,但「舍與得」這個人生命題確實擺在了人們面前。

中國有陳游標這樣仗義疏財的達人,他似乎把自己做成了一根蠟燭,放光明就是使命。有人懷疑他別有目的,論定其很有可能是以慈善面目斂天下財富。在盛產騙子的中國,及時深刻地追問一些公共明星的動機,並不算過分。

有舍有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教人行善的哲學所遵循的邏輯,看似含糊曖昧,實則大有深意。一個捨不得的人,到最後只能是孤家寡人。能捨的人也未必能讓大家都滿意。仗義疏財常常與吝嗇小氣共存,謂予不信,請看故去不久的季羨林大師的故事。

您已閱讀12%(297字),剩餘88%(21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