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有一個性情更爲陽光的手足—回報,兩者是金融舞臺上必不可少的雙人搭檔。安全投資很難帶來多大收益,但靠退休金過活的、手頭拮据的人就要避免追高而孤注一擲。
一種倡導健康和安全的文化正在興起,給人的感覺是風險毫無必要而且可以排除在外。但這是可取的嗎?甚或是可能的嗎? 喬納森•弗林特(Jonathan Flint)是牛津大學維爾康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精神科顧問醫生,他說:「在特定種羣裏,不願冒險的人和甘冒風險的人都得有。假如全都是不願冒險的人,就死定了。假如全都跑出去跟掠食動物玩命,恐怕也死定了。」不過他也指出,任何決定都會帶來風險和不安。他說:「你永遠都不知道沒走過的那條路會是怎樣的。」
弗雷德裏克•比伯(Frederick Bieber)是哈佛醫學院的法醫與內科遺傳學家,他說:「可能在我們所作的大多數決定裏都有風險與回報並存的兩面。」比伯引用了一句名言,出處不詳但意思明確:「生命不是由我們呼吸了多少次,而是由那些讓我們激動得無法呼吸的時刻,來衡量的。」
您已閱讀19%(428字),剩餘81%(18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