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央行

明年中國將調整貨幣政策

安邦諮詢公司:外圍市場持續的低息環境給中國貨幣政策的抉擇帶來了不少困擾。但中國貨幣政策從寬鬆迴歸中性的趨勢將繼續,明年仍會走在收緊之路上。

今年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雖然異常複雜,但所幸的是,中國經濟行至年尾,尚未出什麼大的波折。如今時間已跨入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明年經濟政策的基調需要在會上確立。爲此,中央現在正進行著一系列的調研討論。作爲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貨幣政策的走向尤其引人關注。一些相關人士也就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1日稱,中國貨幣政策已基本明確轉向穩健,目前站在加息通道的第一個臺階上。他認爲,下一步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妨考慮「一鬆一緊」的搭配。2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在經濟確定穩定成長時,可以考慮轉向穩健的甚至謹慎的貨幣政策。由於流動性規模巨大,中國經濟有形成資產泡沫的風險,央行可考慮通過收緊貨幣政策來抵禦這種風險。他指出,貨幣政策應重點關注資產價格,在必要時控制資產價格波動。

在上述的言論中,無論是賈康還是李稻葵,都建議在未來收緊貨幣政策。當然,中國貨幣政策的最終走向,還是要依據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並參考國際經濟環境才能得出。從國際上看,主要經濟體央行目前都保持極低的利率水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受困於日元升值和通貨緊縮的日本率先開始第二輪量化寬鬆,公佈了5兆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接下來,萬衆矚目的美聯準議息會議將在3日結束,現在市場人士幾乎都認爲美聯準將於會議結束之後宣佈數額巨大的資產購買計劃。市場人士平均預期美聯準將公佈的資產購買計劃總額爲4570億美元。在英國,削減財赤給經濟成長帶來的巨大壓力讓英國央行也準備實行量化寬鬆。而歐洲央行雖然聲稱暫未考慮量化寬鬆,卻並未停止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歐元區國債。

儘管主要經濟體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能夠採取簡單的跟隨策略。目前在發達國家的經濟運行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其一,通貨緊縮的威脅。其二,沉重的公共債務。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通膨壓力日漸沉重,CPI節節走高,樓價居高不下,而政府的財政狀況良好,債務佔GDP的比例較低。此外,處於發展中的中國也確實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情況,具備一定的財政刺激空間。於是,歐美等國採取的「緊財政、寬貨幣」的組合,到中國完全可以掉過頭來,實行「寬財政、緊貨幣」,如此纔有對症下藥之意。

您已閱讀59%(915字),剩餘41%(6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