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幾乎可以聽到短線操盤手們的呼喊。在中國對日本限制出口稀土的訊息傳來後的四天內,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稀土控股(China Rare Earth Holdings)股價飆升近40%。在上海上市的稀土業巨擘、滿足全球五分之二需求的內蒙古包鋼稀土(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 Earth),今年迄今股價已猛漲156%,而基準股指則下滑五分之一。
圍繞一個漁民發生的糾紛,使市場充分意識到中國掌控稀土市場的全面影響。稀土是一些金屬元素,用於智慧型手機、混合動力汽車和精確武器。就儲量而言,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並不特別強大:其3600萬噸的儲量僅略高於美國(1300萬噸)與前蘇聯各共和國(1900萬噸)之和。但經過30年對上游開採和下游加工的投資、一步步地迫使國際競爭對手退出該行業,中國確實佔據了去年全球12.4萬噸產量的97%。自2006年以來,中國已一再嘗試徵收出口關稅和削減配額。如今,中國通過完全叫停對資源貧乏的最大客戶日本的稀土銷售,似乎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對其它國家也給予「日本式待遇」的誘惑力肯定很大。中國明白,其它國家無法迅速趕上:美國自己承認,它可能需要長達15年才能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而且就目前而言,也找不到有效的替代物取代防務系統中所用的稀土。但這也是中國應當抵制的一個誘惑,記住在其缺乏的資源(尤其是石油)的貿易上,可能遭遇對等的制裁。但與此同時,在一場區域性的糾紛中,提醒全球記住中國絕對掌控著一些非常「21世紀」的產品,似乎沒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