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和流行病學方面的新證據似乎表明,我們對他人體重的關注絲毫不亞於對自己體重的關注。人們總是更希望苗條一些——或許是因爲這樣更容易找到約會或結婚的對象,甚至能更快地升遷。然而,對於我們許多人而言,如果我們常常拿來和自己做對比的人變胖了,我們自己體重增加的成本就會降低。簡言之,如果我身邊的人變胖了,那麼我不用太費勁就能比他們苗條。
經濟學家戴維•G•布蘭奇弗勞爾(David G. Blanchflower)、安德魯•奧斯瓦德(Andrew Oswald)和貝兒特•範蘭德赫姆(Bert Van Landeghem)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體重在健康範圍內的人(BMI體重指數在18.5至25之間)相比,存在體重問題的人(BMI指數在30或以上)明顯更不快樂。然而,當看到其他同性別的同齡人與自己一樣重,甚至更重時,肥胖人羣的幸福感往往會更強烈。這也適用於同一家庭內的不同個體:當伴侶的體重也在增加時,自己的體重就不那麼煩人了。
我們的幸福感與他人體重之間的這種正相關關係,爲當前西方肥胖症的流行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心理學解釋。當其他所有人都超重時,我們在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自己變胖的事實——當然,前提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對食物的熱愛要遠遠大於節食。
您已閱讀99%(520字),剩餘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