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

一年一部戲的林奕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小芭:港臺藝術家更善於打造品牌,比如「非常林奕華」,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內地的則略遜一籌。

《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讓我們再次反省自己,中國人爲什麼那麼執著於買房子?是因爲對「家」的渴望嗎?但是,並不是每一棟建築都能讓人幸福,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家」中體味幸福,在高物質化的社會里,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的幸福之人,畢竟是少數吧。

這是林奕華城市三部曲的第三部,同之前的兩部一樣,糾纏著都市男女的慾望和故事,雖然沒有振聾發聵的獨白,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卻以獨特的纖細敏感打動人心。謝幕的時候,他上臺和演員擁抱,拿著話筒,站得筆直,說著感謝的話,一如最初的書生模樣。作品反思都市人的緊張浮躁,內心卻有藝術家特別的敏感純淨,這或許是林奕華和他的戲能吸引這麼多觀衆的原因——特別是20-45歲中國演出市場的主力消費羣。

由於票價不菲(一般話劇演出票價在100-500元之間)和消費習慣,中國內地看話劇的觀衆與看電影相似,集中在中青年人羣,這也是爲何上海的白領話劇會持續慢熱的原由,人們願意看到描寫身邊故事的作品,並且觀照自身。林奕華雖是香港導演,卻深諳大陸都市中的人、事、情,每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裏面,不都有這樣的職場故事在演繹麼?不都有這樣苦惱著、困惑著的雙面人麼?不都有物質重壓下仍渴望真誠的情感麼?所以,一年一部戲,林奕華迅速贏得了中國內地市場。

您已閱讀36%(528字),剩餘64%(9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